如果学霸儿子早恋了,你会怎么办?
妈妈问:“难道你真的甘心和那个女生一起随便上个学校?”儿子脖子一拧:“为了爱,有啥不可以!”
3月的一天,刘女士前来咨询。
一坐下,她就气呼呼地说,她本来要带儿子冬冬一起来,可那浑小子死活不来,还说再逼他,他就离家出走。
咨询案例中,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。我给刘女士倒了一杯水:“没关系,别逼迫孩子,慢慢来。”然后,请刘女士说说冬冬的情况。
刘女士遏制不住怒气:“那浑小子平时学习还行,没想到快中考了,居然成了‘恋爱脑’,被一个不爱学习的女生迷得五迷三道的!”
因为气愤,刘女士的叙述有些混乱。在我的示意下,她喝了几口水,缓了缓,然后把儿子的“恋爱故事”一股脑儿地说了出来。
刘女士和老公都毕业于名牌大学,就职于事业单位。他们的儿子冬冬今年15岁,上初三。冬冬从小就是“别人家的孩子”,外形高大帅气、学习成绩名列前茅,如果不出差错,中考考个重点高中不成问题。
可就在初三下学期这个节骨眼儿上,他却喜欢上了班里一个不爱学习、成绩较差的女生。
更糟糕的是,初尝恋爱的甜蜜后,冬冬成了不折不扣的“恋爱脑”。
冬冬的班主任王老师很负责任,为和家长共同“挽救”孩子,她把冬冬早恋后做的一些事情,及时告诉了刘女士。
王老师说,冬冬喜欢的女生叫小于。小于颜值高、会打扮,形象在学校很出众,不过成绩一般,也没什么大志向,说将来随便上个学校就行。小于的父母做小本生意,为了生计,平时忙得脚不沾地,根本没空管孩子,且对孩子的要求不高,觉得孩子将来跟他们一样做个小买卖,饿不着就行。
“冬冬是学霸,是老师们关照的重点对象,可不能因为早恋而毁了自己的将来啊!”王老师提醒刘女士。
让刘女士没想到的是,儿子不仅喜欢上了小于,而且爱得很“卑微”。
王老师反映,冬冬以前喜欢打篮球,自从喜欢上小于,篮球不打了,忙着当护花使者。一下课,他就陪小于聊天,小于上厕所,他和她一起去,然后在外面等着。交作业时,小于交了他才交,这样两人的作业本能挨在一起。小于爱喝奶茶,他就用零花钱给她买各种奶茶。
为了小于,平时礼貌、斯文的冬冬甚至和另一个男生打了一架。
王老师说,那天,她在办公室里批改作业,一个学生匆匆跑来,让她赶紧去班里“灭火”,说冬冬和一个男生打起来了。
王老师吃了一惊,赶紧过去,费了好大劲儿才把撕扯在一起的两个孩子分开。
一了解,原来那天是小于值日,她个子矮,擦黑板时踮着脚尖也擦不到黑板最上面的字。那个男生看小于值日费劲儿,就好心地上前帮忙。
没想到,冬冬进教室刚好看到这一幕,醋意大发,上前揪住那个男生的衣领,张口就骂。那个男生自然不愿意,于是两人撕扯起来。
王老师教了十几年学生,教育经验丰富,见过不少孩子因早恋影响学习,因此想把孩子的爱情扼杀在摇篮里。于是,她分别找冬冬和小于谈了话,但是效果不好。
两个孩子表面说“不谈朋友了”,背地里依然黏黏糊糊,尤其冬冬爱得如痴如醉,眼里只有小于。
小于以前学习就不好,现在也没有更不好,原地踏步。冬冬就不一样了,以前上课专心听讲,现在上课有时低头写小字条,有时忽然笑起来,不知在想什么,但肯定心思没在听课上。老师碍于之前他的学霸身份,没有当众批评他,但把事情反映给了王老师。
最近几次测验,冬冬的成绩下滑得厉害。王老师批评了他,他却不以为意,说自己不用学得那么好,因为他要和小于一起随便上个学校。王老师吃了一惊,忙给刘女士打去电话。得知冬冬的近况,刘女士心急如焚,对冬冬连哄带劝、软硬兼施,想让他跟小于“断”,但冬冬就是不同意。
刘女士实在没招儿了。一天,她问冬冬:“你的成绩那么好,难道你真的甘心随便上个学校?”
冬冬把脖子一拧:“为了爱,有啥不可以!”
刘女士的老公气得差点把手里的茶杯摔了:“你小子乳臭未干,懂什么是爱,又有什么资格谈爱!”说完就要揍儿子。
刘女士赶紧拦住,她知道打解决不了问题,说不定还让两个孩子的感情越打越铁。
想给孩子的“恋爱脑”降温,最好抓住孩子的某个优点无限放大,增强孩子的“配得感”,促进孩子的“理智脑”发育
刘女士苦恼极了,自己什么招儿都用了,但冬冬软硬不吃。中考在即,这可怎么办?
刘女士一口气说完儿子的“情史”,端起水杯,“咕咚咕咚”连喝几口。
我先宽慰刘女士。哪个少女不善怀春,哪个少男不善钟情?少男少女彼此喜欢很正常,这也说明孩子的情感发育正常。
接着,我把情况进行了分析。一般说来,“恋爱脑”孩子有两种:一是家境优渥、在父母的呵护下一帆风顺地长大,比如冬冬;一是原生家庭缺乏陪伴与爱,比如小于。
前者想要一件东西,会不惜一切代价得到;后者一旦拥有一件东西,会像抓住救命稻草,说啥也不放。
想让“恋爱脑”回归“理智脑”,羞辱、打击、盯防都不可取,这样做只会让两个恋爱中的孩子悲壮之余抱得更紧。想给孩子的“恋爱脑”降温,最好抓住孩子的某个优点无限放大,增强孩子的“配得感”(心理学概念,指一个人坚信自己应该得到什么的信念),促进孩子的“理智脑”发育。孩子一旦“理智脑”发育了,“恋爱脑”自然就萎缩了。
刘女士频频点头。
然后,我开始想办法。冬冬从小成绩优异,这样的孩子有强烈的上进心,有慕强的一面,不会甘愿活在低处。
我问刘女士:“冬冬欣赏谁?或者说他的偶像是谁?”
刘女士想了想:“冬冬的表哥在上海交大读书,成绩优异且多才多艺,一直是冬冬的偶像。”
我有了主意。我建议刘女士带孩子去上海交大参观,感受一下名校的氛围,近距离地观察一下名校生活,以激发孩子心中对名校的向往,回来后再带他去本地职校实地探访。身处的环境不同,学生的精神状态也不同,这种反差会促使冬冬反思。
刘女士眼睛一亮:“好,既然良言唤不醒沉睡的人,那就让现实来教育他。”
她马上联系冬冬的表哥,对方爽快答应配合。
刘女士请年假带儿子去了上海。表哥先陪冬冬参观交大校区。交大优美的环境、完备的教育设施、丰富的教育资源,给冬冬留下了深刻印象。
深夜,表哥领冬冬去了交大自习室。看到凌晨两点的自习室灯火通明,天之骄子们在通宵达旦地学习,冬冬既震撼又感动。
第二天,表哥带冬冬去听讲座。交大学子用英语和外籍专家讨论问题时自信而从容的样子,让冬冬既佩服又羡慕。
从上海回来,刘女士又带冬冬去了本市一家没有名气的高校。回家的路上,冬冬一路无话。刘女士明白,沉默已经说明了一切。
事实上,少男少女的恋情极其脆弱。有时他们以为的情深似海,就像吹起来的气球,看着华丽炫目,其实用针轻轻一戳,就会“砰”地一下破掉
有了这番经历,冬冬终于肯和刘女士一起来心理咨询室。
冬冬肯来,说明他的想法有了松动。
我让他谈谈在上海交大的感受。冬冬望向窗外,幽幽地说:“交大的校园好大好美,哥哥、姐姐们好努力。”
冬冬这句话里信息丰富,有羡慕,有佩服,有不甘。我引导他:“中学像池塘,大学像海洋,从中学到大学,就像鱼从池塘游向海洋。等你到了大学,才会知天地之宽、社会之广。到那时,如果你仍然喜欢小于,再去找她也不迟。”
听了我的话,冬冬再次将头扭向窗外。看得出,他心里很纠结。我继续引导:“中学阶段,男女生互相喜欢很正常。不过,如果因为喜欢就放弃自己的追求,赌上自己的人生,代价就太大了。不如给彼此几年时间,在高处见。”
冬冬有所触动,最终同意转班,与小于不再见面。
接下来的3个月,冬冬把精力重新放到学习上,成绩很快赶上来。中考前“三模”考试中,他再次名列前茅。
刘女士专门打电话,告诉我这个好消息。此外,她还告诉我一件事,并说因为这件小事,冬冬和小于彻底分手了。
原来,转班后两人并没分手,虽然不见面了,但经常打电话。
在一次视频通话中,小于不经意一个抠鼻屎抹到树上的动作,一下子打破了她在冬冬心里美丽的滤镜。
冬冬对刘女士吐槽:“妈妈,我真受不了,太恶心了!她居然这样!”此后,两人的恋情戛然而止,冬冬算是从“痴恋”中脱离出来,回归了理性。
挂了电话,我很感慨。
事实上,少男少女的恋情极其脆弱。
有时他们以为的情深似海,就像吹起来的气球,看着华丽炫目,其实用针轻轻一戳,就会“砰”地一下破掉。
所以家长发现孩子早恋,一定要从容应对,不能来硬的,也不要逼他表态。可以把早恋一事放一边,带着孩子去见识更广阔的天地。这样一来,孩子就不会躲在感情的小天地里。另外,孩子的恋情就像炭火,越拨烧得越旺,不管它,别拨它,烧着烧着,说不定它自己就灭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