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在亲子互动中促进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?
问:我的孩子说话晚,我担心他语言能力发育迟缓,带他看了医生。医生排除了孩子说话晚是由发育障碍造成的。既然孩子发育正常,为什么同龄孩子都能流畅说话,他却不能?
答:要知道,语言能力不是单指说话。语言能力更重要的,是在沟通中成为彼此理解的桥梁。亲子交流中,用语言和孩子互动非常重要。如果家长只是简单地询问孩子的吃喝拉撒,缺少更丰富、生动的对话,孩子的语言能力发育就可能较慢。
此外,如果家人对孩子的需求马上给予回应,孩子哭两声或用手一指,家人心领神会“哦,要这个啊”,然后马上满足孩子的需求,孩子会认为这就够了,而不再费事地组织语言去表达需求了。
想让孩子的语言能力发育得更好,家长要有意识地用丰富生动的语言和孩子说话,并创造机会让孩子多说话。具体做法:
1.跟随孩子的兴趣
大人与大人交流,往往会谈论两人都感兴趣的话题,或者一方关注另一方感兴趣的话题。亲子互动也一样。孩子对什么感兴趣,家长最好就谈论什么。比如,孩子喜欢玩小汽车玩具,那么家长就可以跟孩子说“这个小汽车真好看”“小汽车来啦,哎呀,要撞到啦,怎么办”,使用夸张一些的语气、做夸张一些的表情,观察孩子的反应,引导他说话。
2.拓展孩子的探索范围
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,引导他探索更多的玩法。比如,孩子拿着小汽车玩具推动时,家长可以拿个盒子做隧道,对孩子说:“报告,隧道建好了,你的车要进隧道吗?”引导孩子和自己互动。有趣的游戏会让孩子更愿意交流。
3.使用妈妈语
家长和孩子交流时,可以适当使用妈妈语。妈妈语,指跟孩子说话时语速要放慢、语调要提高,同时伴有夸张的表情、动作。
妈妈语不是只有妈妈才能使用,而是任何养育者在和孩子互动时都可以使用,因为这样孩子才更容易被吸引。
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,共同注意(即双方注意力在同一事物上)非常重要。养育者和孩子的共同注意频繁,孩子的注意力维持的时间长,他才会理解得更多,才能更早地产生有意义的肢体语言和口头字词,词汇量的扩增也会更大。
跟随孩子的兴趣、拓展孩子的探索范围、使用妈妈语,都能加强家长和孩子的共同注意。
很多言语治疗师建议:家长在和孩子玩游戏时,要扮演解说员角色,对孩子所拿的物品、所做的行为都进行命名和解说。这个建议本身没问题,但是很多家长忽略了它需要一个基本前提,就是家长和孩子之间要有互动和共同注意。
生活中,我们常常看到这种情况:孩子自顾自地玩,家长在旁边滔滔不绝地说,孩子对家长的话充耳不闻,没什么反应。很多家长对此抱怨:“我一直说、一直说,嘴巴都说干了,孩子在语言上也没什么进步。时间久了,我很累很沮丧。”
所以,家长一定要注意,要和孩子有共同注意,要跟随孩子的兴趣,观察孩子的反应,在双方有所互动的基础上,适当加入描述性语言,这样的环境对孩子才有意义。
需要注意的是,看电视或使用点读笔,因为是机械的单方面输入,并不能很好地促进孩子的语言能力发育。
下一篇: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