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让孩子变成什么样,就朝什么方向使劲夸
很多家长头疼自家孩子不听话,喜欢别人家的孩子。本刊记者专门采访了一位“别人家的妈妈”,听她讲述培养“别人家孩子”的技巧。
时常有人羡慕我,说我女儿温柔善良,特别懂事。其实,我只是在教育中做对了性格和品德培养这件事
怀孕时,我常想,我的孩子将来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?科学家?历史学家?医生?或者警察?女儿出生后,我看着她稚嫩的脸庞,突然觉得自己有些迂腐:我设想的那些,只是职业身份,跟她本身是个什么样的人,关系不大。看到她的那一刻,我心里只有一个想法,那就是让她一生幸福、快乐。
基于这个目标,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,我特别注重对她性格和品德的培养。我认为,有了好性格,她能正确面对人生中的各种问题,也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。
记得孩子四五岁时,有一次和邻居小朋友在公园玩耍,她不小心弄坏了小朋友的玩具。当时,她有些手足无措,但还是诚实地承认了自己的过失。她描述事情的经过时,眼神有些闪躲。我没有责备她,也没有立刻帮她解决问题。
看着小朋友在旁边泣不成声,我拍了拍女儿的肩膀,想看看她会怎样处理。女儿摸了摸小朋友的脸,帮她擦干眼泪,在她耳边说了些悄悄话,然后紧紧抱着她表示歉意。不一会儿,两个孩子又高兴地玩到了一起。
回家的路上,我抓住机会和她展开深度交流,先是肯定了她承认错误的勇气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,接着引导她换位思考:“如果换作你的玩具被损坏了,你会是怎样一种感受?”让我欣慰的是,回到家,她亲手做了礼物,并把自己心爱的玩具一起送给了小朋友,再次表达歉意。虽然小朋友说没关系,但她还是坚持弥补过失。事后,她悄悄地对我说:“妈妈,有时候我说没关系,但其实我心里还是在意的。我想,她应该也是……”我知道,女儿学会了共情,懂得了感同身受。
慢慢地,这种品质融入她生活的各个方面:担心我们工作劳累,她主动做家务;在超市看到步履蹒跚的老人,她会帮着提菜篮子;与别人意见相左,她总能换位思考……
时常有人羡慕我,说我女儿温柔善良,特别懂事。其实,我只是在教育中做对了性格和品质培养这件事。我想,一种好的品质会衍生出更多好的品质,女儿就是因为共情能力引发出了积极乐观、与人为善等好品质。
在培养孩子好的性格和品质的过程中,我认为有三点非常重要:一是家长教育孩子的态度要温柔而坚定。这可使孩子勇敢面对自己的过失,勇于承认过错且懂得换位思考。二是家长要耐心引导。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,耐心引导比指责更为重要。三是家长要以身作则。家长用善良和关爱浇灌孩子的心田,孩子心里必然会生出共情的根,发出善良的芽,最终开出美丽的花。
你想让孩子变成什么样,就朝什么方向使劲夸,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
我特别赞同一句话:“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,就和孩子说什么样的话。”如果孩子一直被尊重、被理解、被欣赏和鼓励,那他一定不会很差。
每个人都渴望被认可,因此不吝啬赞美对方,是我和孩子互动的日常。“妈妈,你做的饭真好吃。”孩子的赞美让我这个不擅长做饭的人忍不住“洗手作羹汤”。为了得到女儿更多的夸奖,我甚至利用空闲时间从各种平台上学习厨艺。
女儿也很喜欢我的夸赞。我夸她这次作业字写得好,她下次必然会更认真。当她沮丧地说:“妈妈,我的英语成绩一直不好。”我就赶紧夸她:“但是你数学好啊!”看她高兴起来,我赶紧接着说:“数学那么难,我女儿都能学得很好,小小英语,不在话下。”果然,女儿的英语成绩很快就有了进步。
在互相“吹捧”的过程中,我和她都不知不觉地克服了很多困难,完成了很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。这让我深切地体会到:你想让孩子变成什么样,就朝什么方向使劲夸,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。
我特别喜欢接送孩子上下学,因为我发现,接送孩子的路上,我们可以一路畅聊。
每次送孩子上学前,我都会给她加油:“又是元气满满的一天!”路上,我会跟她说说在她上课期间我要做什么,她爸爸要做什么,各自完成任务后想吃什么等。这些看似闲聊的话,其实会让她有一种“使命感”,觉得她也是家庭中很重要的存在,她是在跟爸爸妈妈一起奋斗,这样学习起来自然动力十足。
放学的路上,是我们聊趣事和收获的时间,以孩子讲述为主:课堂上的小插曲,学到的有趣小知识,同学之间的小玩笑等。这时,我只要做个不扫兴的妈妈,认真听她讲,跟她同步情绪就好。这样会让孩子觉得自己被理解、被尊重,从而更加信任我,也更愿意跟我分享。
令我印象深刻的一件事,是她有一次参加少先队中队长选举。连续两年成功胜选的她,那次以一票之差败选。那天还没放学,我就接到她用老师的手机打来的电话:“妈妈,我头疼,你来接我吧。”我猜到了是怎么回事,很快来到学校。不出所料,女儿一见我就哭了起来:“妈妈,我败选了,我是不是做得不好……”
我赶紧抱住她:“没有做得不好啊,妈妈为你感到非常骄傲,我上学的时候连参加竞选的勇气都没有呢!”
“可是,我败选了,我怕你失望,怕同学们嘲笑我。”
“妈妈怎么会对你失望呢?你认真准备,自信大胆地去竞选,妈妈很佩服你。孩子,人生的路很长,以后还有很多次选举和挑战,有成功也有失败,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。一个人要想不失败,唯一的办法就是什么都不做,但妈妈相信,你的责任感和能力都这么强,绝对不会什么都不做,是不是?至于那些嘲笑你的人,他们连上台的勇气都没有,凭什么嘲笑你?再说,你如果面对挫折变得更勇敢了,他们只会佩服你,怎么会嘲笑你呢?更重要的是,孩子,相信自己,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眼光。”
听我说完,孩子停止了哭泣:“妈妈,老师也给我鼓励了,让我帮着新的中队长一起管理班级。”那天,回家的路上,我走得很慢,让孩子尽情地倾诉。半小时后,看她恢复了往日的活力,我问她明年还参加不参加竞选。她说:“参加,不论选不选得上,我都会好好为班级出力!”
下一篇:磨蹭分四种情况,矫治须对症下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