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家庭教育 > 心理诊所

磨蹭分四种情况,矫治须对症下药

2024-12-09 19:54:56 来源: 现代家长 作者:栾川

  在心理咨询中心的学习障碍门诊,每天都会接待三四个做作业磨蹭的孩子,暑假期间此类案例至少翻两番。

  家长们反映,孩子做作业磨蹭是老大难问题,试了好多方法都不管用,最后连亲子关系都跟着遭殃。

  其实,孩子做作业磨蹭是普遍现象,但矫治起来并不困难,方法不管用,多半是没有分清磨蹭的类别,没有做到对症下药。

  孩子做作业磨蹭,可以分为4种情况,下面分别进行分析,并给出解决方案。

       第一种磨蹭:注意力不集中,发呆

  有的孩子在家做作业时总是走神儿、发呆,或被玩具、手机、电视、电脑等吸引注意力,一个小时过去了,作业只写了两行。

  出现这种情况,家长千万不要指责孩子不爱学习,因为孩子磨蹭有深层的生理原因,孩子无法控制。

  孩子的大脑发育并非平行、均衡地进行,其中,前额叶脑区发育较慢,早期功能相当弱小。前额叶脑区掌管计划、控制、注意力和执行力。如果区域功能不够活跃和强大,大脑的抗干扰能力就会不足,孩子的注意力和自控力自然就会受影响。

  面对这种情况,家长应该这样做——

  1.对做作业进行时间管理

  老师经常提醒学生,要像考试那样做作业,指的不只是认真、独立,也指时间管理,因为考试是有时间限制的,做作业应该像考试那样有紧迫感。

  孩子做作业之前,家长可以要求孩子预计一下完成作业的时间,做到心里有数,就会有紧迫感。

  让孩子自己记录开始时间和完成时间,或由家长帮助记录,作为完成作业的重要数据。

  因为有了时间紧迫感,孩子做作业时会集中注意力,自然就不磨蹭了。

  2.训练孩子的注意力

  多陪孩子玩锻炼注意力的游戏,如拼图、找不同,还可以教孩子背诵圆周率、乘法口诀等。

  多带孩子从事攀爬、跳跃、球类等运动,也能一定程度上增强孩子的注意力。

  3.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时间

  如果孩子经常睡眠不足,大脑得不到休息,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,家长应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时间,不要熬夜,可以减少磨蹭现象。

  4.保证孩子营养均衡

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,可能是神经发育不够成熟导致的,如神经髓鞘发育不足,引起大脑过度兴奋。改善方法是给孩子适当补充营养,多吃一些优质的高蛋白食物,如牛奶、鸡蛋等。

  孩子生长发育比较快,如果偏食,容易出现钙缺乏,导致学习时走神儿。家长可以遵医嘱给孩子服用维D钙咀嚼片、碳酸钙D3片等药物进行补钙。

       第二种磨蹭:迟迟不开始,中途频繁上厕所

  有的孩子对做作业很排斥,迟迟不肯坐到书桌前,勉强开始做作业,中途频繁找借口离开,比如上厕所、喝水等。

  出现这种情况,往往是因为孩子没有进入学习状态,或者家里缺乏学习气氛。

  孩子习惯了学校的学习气氛,很难将其迁移到家里。用心理学的术语来解释,这叫“环境依赖”。

  环境依赖也是好事,家长可以利用它,在家里营造与学校类似的学习气氛,引导孩子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。

  1.给孩子提供独立的学习空间

  家里应该有一间书房供孩子学习,如果条件不允许,至少在孩子的卧室或客厅给孩子辟出一个角落,最好不与别人共用。

  2.给孩子提供必要的学习用具

  如高度合适的书桌和椅子、护眼台灯、书架、闹钟等学习用具,但不宜过多,保证朴素实用,避免过于华丽的外表分散孩子的注意力。最好让孩子自己管理学习区域的卫生、物品摆放和书籍更换,培养良好的习惯。

  3.家长以身作则,建设学习型家庭

  家长要做孩子的榜样,通过自身的行为和习惯影响孩子,经常在安静的环境中和孩子一起阅读,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。

       第三种磨蹭:速度慢,反复检查

  有的孩子做作业时,无论写字还是计算,无论阅读还是背诵,速度都非常慢,还会反复检查已经完成的部分,担心出错,整体进度很慢。这类孩子,通常被家长指责为“慢性子”。

  出现这种情况,主要是因为孩子有完美主义倾向,潜意识里对失败有恐惧感。

  完美主义是一把双刃剑,它能让孩子做事畏手畏脚,同时也能促使孩子更高效地进步。

 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,追求完美的孩子,动机和能力都要超过同龄人。

  面对这样的孩子,家长可以这样做——

  1.不要责怪孩子

  “看你,又把纸戳破了!”

  “你不仅浪费时间,橡皮擦也浪费了不少!”

  “你这样子做作业,真是蜗牛速度啊!”

  这些话,家长千万不要说出口,否则孩子会慌手慌脚,出更多错。

  2.给孩子提供安慰式帮助

  比如,给孩子买一个塑料垫板,垫在纸下面,以免孩子戳破作业纸污染下面的纸。

  比如,给孩子换容易擦掉笔迹的铅笔和橡皮擦,让孩子更容易实现自己的“完美”。

  比如,给孩子买来字帖练习,让孩子看自己的笔迹更顺眼。

  比如,按摩孩子的手,告诉孩子,他的肌肉累了,需要休息一下。

  3.注重学习过程而非结果

  家长应该少关注成绩,多关注成长。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时,家长应更多地强调努力和学习的过程,而不是仅仅关注成绩本身。这样可以让孩子理解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。

  4.允许孩子犯错

  完美主义者往往倾向于用“完美或无能”的思维方式来思考。家长需要帮助孩子认识到,即使没有达到完美,也不意味着无能。做法是鼓励孩子尝试,并提供支持,让孩子从尝试中学习。通过这种方式,可以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信心。

  总之,家长要接纳孩子对完美的执念,潜移默化地增强孩子的抗挫折能力。

  需要注意的是,家长接纳孩子,并不是简单地说“不完美也没关系”,而是带着孩子去体验“完成比完美更重要”的过程,然后让孩子在体验中恍然大悟:原来这样子也蛮好。

       第四种磨蹭:烦躁不安,频繁求助

  有的孩子做作业时烦躁不安,抱怨作业太多太难,动不动就发脾气,甚至撕坏作业本、破坏文具;有的孩子则静不下心来思考,频繁找家长求助。

  出现这种情况,说明孩子陷入了消极情绪的泥潭。比如对作业感觉焦虑,对考试感觉紧张;比如自卑,总是感觉无力和脆弱,认为自己不可能独立完成作业,寄希望于家长的帮助……

  面对这样的孩子,家长可以这样做——

  1.尊重孩子,与孩子共情

  家长要接纳孩子的消极情绪,对孩子不苛责、不嘲笑、不放弃,时刻向孩子传达“你能行”“你很棒”等积极信息。

  家长应该尊重孩子,少命令多商量,少批评多表扬。比如,把“晚上8点半之前你必须做完作业,否则别想看电视”改成“晚饭后你是做完作业再洗澡,还是先洗澡再做作业”。给孩子选择的权利,会让孩子感觉被尊重。

  2.只讲思路,不给答案

  孩子频繁求助,家长不要马上指导,而要问:“你觉得呢?”或者让孩子认真审题,尽可能独立思考,至少要把错误思路讲一遍,由家长在此基础上进行细节点拨。

  如果孩子过度依赖家长,就很难养成独立做事的习惯。长此以往,孩子会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节奏,被同学甩在后面,后患无穷。

  当孩子通过独立思考把题目做出来了,家长要及时表扬、鼓励孩子,让孩子产生成就感和自豪感。家长这样做,能大大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,使孩子自觉学习。

  3.拒绝攀比,用积极情绪感染孩子

  孩子的焦虑情绪从何而来?除了学业竞争、青春期身心变化以外,家长的影响不容忽视,而家长的焦虑主要来自攀比。

  美国心理学家利昂·费斯廷格认为,当人们开始进行比较的时候,就会感知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差距,这一差距,会直接影响人的情绪和行为。当期待落差较大时,会体验到消极情绪,如失望、沮丧或挫败感;当期待落差较小时,会体验到积极情绪,如满足或喜悦。

  家长之间的过度攀比是导致教育焦虑的根源,原理正是期待落差—自家孩子与理想孩子的落差。

  有意思的是,家长之间的攀比就像一场选举,各自炫耀自家孩子的长处,汇总在一起,虚拟一个“全能孩子”,然后发现自家孩子一无是处。殊不知,自家孩子的长处也是“全能孩子”的一部分。

  比如,孩子A数学成绩好却不会写作文,孩子B作文写得好却学不好数学,孩子C学不好数学,也不会写作文,英语成绩却很突出。家长们通过攀比,会在无意识中塑造一个数学和英语成绩好,又会写作文的“全能孩子”。可悲的是,每个孩子都成了另外两个孩子的“敌人”,同时被另外两个孩子伤害。

  具体到孩子做作业磨蹭这种现象,家长焦虑是因为对孩子完成作业有期待。家长心里有一个“全能孩子”,做作业自觉、自律,做得又快又标准。与这个“全能孩子”一对比,怎么看自家孩子怎么心烦,于是焦虑排山倒海而来。

  家长的焦虑会不知不觉地转嫁给孩子,让孩子也焦虑起来。

  家长望子成龙、对孩子有所期待是正常的,但期待必须回归现实,落到实处,这样目标才容易实现,对孩子才有帮助。

  比如,家长可以对孩子说——

  “昨天你做数学作业用了45分钟,比前天少用了10分钟,今天你能不能再提前5分钟完成?”

  “昨天默写英语单词错了3个,今天能不能全默写正确?”

  让孩子跟自己比,就会少一些焦虑。将目标分解,每次进步一点点,孩子就会多一些信心,而积少成多,从量变到质变,孩子不仅能收获成功,也会收获喜悦。

妇女生活杂志

阅读排行

Copyright©2023-2023 妇女生活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:豫ICP备2023006013号-1 版权为 妇女生活杂志社所有 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
联系我们 电话:0371—63581713 邮箱:fnshxdjz@163.com